大辽资讯网_辽宁省综合性网络新闻平台Tel:
  • “炒”新兴文化产品 年轻消费者应避免哪些潜在的风险(3)
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12-08 12:31   点击次数:    来源:光明日报
  •   在市场规模逐年上涨的背后,炒鞋逐渐有了典型的期货投资色彩。近日,22岁的鞋商刘柄酰被曝出因为炒鞋欠款一千多万,被警方拘留一个月,“炒鞋”的风险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。

      随着“炒鞋”成为风口,黄牛、资本等因素大量涌入市场,影响球鞋价格的因素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供需关系。

      据刘柄酰介绍,鞋贩子们都聚集在几个炒鞋平台,选定某个鞋款后将其买空,造成“一鞋难求”的爆款假象,在潮鞋圈制造出话题后,再伺机高价出手。人为炒作使球鞋市场出现大量泡沫。

      “炒鞋”的需求也催生了专门交易平台的出现。在“毒”“Nice”“Goat”等球鞋交易平台上,传统的球鞋现货交易实现了完全虚拟化,变成类似股票市场的交易模式,催生隐形交易风险。

      日前,“Nice”平台发布公告,称部分商品“闪购”价格出现不合理波动,以少量用户恶意哄抬价格为由,封禁68名用户,使平台用户利益受损,引发用户不满。平台的种种不规范行为成为公众关注重点。记者调查发现,由于缺乏监管,许多炒鞋平台乱象频出用户只能充值不能提现,平台涉嫌非法集资;平台违规封禁用户,违规扣除保证金,侵害买家权益等等。

      此外,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介入球鞋交易平台,为其提供分期付款,极大降低了参与炒鞋市场交易的资金门槛,也让更多的黄牛和杠杆资本涌入市场。这些金融手段和创新工具的运用,逐渐将炒鞋交易变成了投机行为。

      针对目前国内球鞋转卖出现“炒鞋热”,“炒鞋”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的现状,10月中旬,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《警惕“炒鞋”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》的金融简报,指出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,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;对“炒鞋”背后潜在的金融风险做到早预警、早发现、早处置,防止“炒鞋”乱象事态蔓延。

      “杠杆、期货、证券化,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流动性,也放大了参与者的风险。”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表示,“国家对金融化的操作平台有严格的信息披露和资格审查等要求。而目前这些把鞋证券化的平台,由于是新兴事物,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,很容易造成金融风险。”

      (本报记者 姚亚奇)


    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