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辽资讯网_辽宁省综合性网络新闻平台Tel:
  • 震后两年九寨沟“补妆归来” :还是那么美(4)
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10-09 12:56   点击次数:    来源:新京报
  •   九寨沟景区里边的栈道柱子看起来是木头,里边却是钢。“钢是功能性的,木头是美观性的,功能性是第一位,同时要考虑美观性,这是在景区里做地灾工程的不同。”蹇代君说。

      “我们完全是把这个工程项目当成科研项目在做,边做边研究,方案不断优化,做完之后还要监测一两年后植被的恢复情况。”张晓超说。

      该不该人工干预

      九寨沟灾后重建开始后,就一直伴随着争议。

      最大的争议就是九寨沟重建是否需要人工干预。

      一种意见认为原本的九寨沟景观就是自然地质原因形成的,地震也是形成自然景观的一种因素,所以没必要人工恢复。另一种意见,则是必须要人工干预。

      九寨沟管理局科研处高级工程师朱忠福举了个例子,以前存在一个大的组叫生态地灾组,但由于工作复杂,不同领域的专家经常发生争论,生态地灾组遂拆分成现在的遗产、地灾和生态恢复三个组。

      “比如下季节海附近为防止崩塌滚石,修了棚洞,一开始准备修900多米长,地灾方面的说必须要修,遗产的专家说不能修,大家吵架,开了好几次会,最后采取折中方案修了300多米长,接下来还要做生态消解措施。”杜杰说。

      杜杰注意到,外界也一直在关注九寨沟的重建情况,相关讨论从专家组蔓延到社交网络。

      “网上曾经有大量自媒体说诺日朗瀑布垮了,九寨沟没有了,一旦有点动静会被无限放大,形成舆论压力。”

      “不干预可能影响下游居民安全,万一干预之后,瀑布出现垮塌,外界肯定会说是我们造成的。”杜杰坦言,之前只是做旅游开发和环境监测,现在面对重建工作,“是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难题。”

      在景区内树正寨,可以看到寨子后边山上矗立着一排高达八九米的水泥墙,要拍照的话,镜头难以躲避。

      “地灾组的专家觉得拦石墙又高又厚才安全,但是景观组的专家就会觉得有问题,后期做绿色和生态消解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,但反过来讲,这对地灾工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”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裴向军说。

      裴向军说,每个工程方案的最终确认都需要地灾、生态、遗产各方面的专家共同论证,有时候为了平衡各方的需求,要来来回回改方案,甚至连防护网采用什么颜色都是一个颇费脑筋的事儿,多少会影响项目进度。

    分享到: